【風情】
和食,日本料理,對我來說,最重要的是「風情」。食材新鮮當令、調味得宜,美味當然不在話下,但我覺得「風情」才是超越一切的存在。器皿的挑選、色彩的搭配、季節的呼應、留有余白的擺盤,這一切組合出一道菜的氣質,即便小如五寸之盤,仍能有山水之姿。
這其中,我最在意器皿。
早春蛤蜊肥大鮮美,以昆布高湯煮過,一旁佐著同是產季的油菜花。三月新綠,最適合的器皿大概是青白瓷吧,青中透著白光,溫潤帶著涼意,不正好是春天?這就是風情。
可能有人會說,這不過是裝模作樣,生活忙碌緊張,哪有閒情這樣做?但說到底,我們每天妝點自己、整理居家辦公環境,不也都是在做一個「樣子」,才得以自在舒適體面的見人?
當然不造作、不講究、輕鬆的吃餐飯也很好,我也常用單柄小鍋煮泡麵,拿個大碗公裝著吃。這沒有什麼高下優劣之分,不同而已。但我覺得,在情況許可下,偶爾多花一分心力打造風情,所得到的享受或許遠遠不止十分。
以前常聽人說,吃懷石料理或是日本溫泉旅館的晚餐,都是在吃「盤子」。或許當時年紀小不懂,也或許當年吃的懷石並不精巧正統,所以不覺得有多了不起。但越深入了解日本飲食文化的歷史與傳統,就越明白器皿對一道菜的呈現是多麼的重要。我們太習慣物品的實用性,購物執著於「耐用」與「好用」,甚至「堪用」,於是美不美就不是考慮的重點。其實挑一個漂亮的大盤子,再漂亮的擺上自己親手做的菜,是一種很奢侈但並不難達成的享受。
我想傳達的只是這樣的概念。
(圖中是白瓷、青瓷及青白瓷,沒有花紋,型式簡單,但個個有不同的表情。)